如“末泥”
为长,统筹全场;“副净”
“副末”
通过滑稽表演制造喜剧效果,这种分工为后世戏曲角色行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-舞蹈动作的丰富:舞蹈动作与角色、剧情相融合,增强了表演的艺术感染力。
从现存文物中可以看出宋杂剧不同角色行当的不同服装和道具,由此可以想见其不同的舞姿与舞容,为戏曲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。
-音乐体制的探索:在音乐方面,宋金戏曲开始探索不同宫调的运用,为后来元杂剧一折戏只用一个宫调的音乐体制提供了实践基础。
并且演唱形式多样,有独唱、合唱等,丰富了戏曲的音乐表现力。
-文化传播角度
-反映社会生活:宋金戏曲的内容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,包括宫廷生活、民间风俗、市井百态等,成为人们了解当时社会的一个窗口。
比如通过戏曲可以看到当时的商业活动、节日庆典等场景,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。
-促进文化交流融合:宋金时期,南北地域文化存在差异,戏曲在南北的发展过程中,促进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
北方的杂剧与南方的南戏相互影响,为后来戏曲的全国性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-市场发展角度
-演出场所的固定化:宋代经济的发展,促使北方一些重要都市的游乐区勾栏、瓦舍的出现,为戏曲演出提供了固定的场所。
这不仅有利于戏曲的集中表演和传播,也为戏曲艺人提供了稳定的表演平台,促进了戏曲行业的发展。
-行业组织的形成:如南宋杭州有杂剧艺人的行会组织“排绿社”
,还有“书会”
组织,书会中的文人与伎艺人合作创作剧本,使得戏曲创作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,提高了戏曲的质量和水平。
具体说法解析
-“务在滑稽”
说:宋金戏曲无论是宋杂剧还是金院本,都具有滑稽诙谐的特点,以逗乐观众为主要目的之一。
这种滑稽表演不仅能够缓解观众的生活压力,带来欢乐,还能够通过幽默的方式讽刺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和丑恶行为,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。
例如一些剧目中通过夸张的表演来讽刺贪官污吏、昏庸无道的统治者等,让观众在笑声中对社会现实有更深刻的认识。
-“唱念应对通‘遍’”
说:强调演员在表演中的唱、念、应对等方面要熟练、流畅,能够与观众进行良好的互动和沟通。
唱念是戏曲表达情感和故事的重要手段,应对则体现了演员的即兴表演能力和对舞台状况的处理能力。
只有唱念应对通“遍”
,才能使戏曲表演更加生动、精彩,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让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。
-“融合多种艺术形式”
说:宋金戏曲融合了歌舞、说唱、杂技、乐舞等多种艺术形式,这种融合使得戏曲表演更加丰富多彩,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。
歌舞可以增强表演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;说唱能够叙述故事、表达情感,使剧情更加连贯和完整;杂技则增加了表演的惊险性和刺激性,为戏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。
例如《水浒传》中描述的宋杂剧表演,既有歌唱的曲牌,如《朝天子》《朝圣朝》等,又有舞蹈节目《醉回回》《活观音》等,还穿插了散乐、杂技表演。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